


噶丹伦珠寺由印度八十罗汉中的哈哇日(吾)巴的化身——阿西喇嘛茹巴伦珠于1807年创建,迄今已两百多年。伦珠,有“不必辛劳,自然成功”的意思。
阿西喇嘛曾在拉萨学习通达各派教授,成就非凡,为坚固后人正信,在多处山石上示现留下脚印。
寺院现任住持是第四世永嘉仁波切。仁波切的第一、二世,皆为甘丹赤巴。第三世出生在拉波,被家乡父老留住在伦珠寺住持佛教。
1981年,在改革的春风中,荒弃的寺院得以重建,现有一百多出家僧人,常住三十多人。
如今,原有的寺庙规模已不足以容纳更多的僧人,为了更好地弘宣圣教,于09年始集聚四方僧众的力量,在台湾施主的大力支持下再次扩建。
新建大经殿有77根大柱组成,约700平米,共四层。首层为大经堂,正中间供奉11米高本师释迦牟尼佛像,佛左右分别为文殊、弥勒二大菩萨,前边为宗喀巴三尊。宗大师像前,布有高广法座。弥勒菩萨右边为本尊殿,供奉众本尊,有白度母、长寿佛、大威德、密集、胜乐金刚等,文殊左边供奉众护法,如六臂玛哈嘎拉等。二层为护法殿,堪布的房间也在这里。三层为内部事务专用。
伦珠寺环绕众山如八瓣莲花,山形于空中勾勒出八辐法轮。山中有吉祥八宝。由于八宝加持,本地不断涌现优秀的上师、长官、长者、勇士等等各类精英,永嘉仁波切与果硕仁波切等为其中佼佼者。
拉波地区鸟语花香,物产丰富,修学之人资财无缺,安心办道。
寺院安筑地形如帝王龙椅:两边山形如扶手,前面道路如椅榻,背靠高山。南边溪水欢畅,据说溪流声韵,主法流外弘之运。北面地形(如龟有须)如赑屃,有辟邪生财之效。
寺院背后峻岭,山势连绵,表住寺驻锡的上师水平很高,传承诸师、内外护法众多,对在寺修行者加持力极大。
山上有历代大德闭关修行的山洞,很多洞旁出八功德泉水。修心者饮之自得清凉,而业障大、福报浅的,却难得见到。
正对寺院的圣山,是白度母的道场。山上有卡萨巴尼观音(Kasarpani)自然显现的身影,还有马哈嘎拉的面形显现。
圣山上有很多珠宝,有福报的人可以得到,没有福报的看见黄金,有福报的能捡到宝石。凡是看见黄金者,对此人来说都不是好的征兆。据说这是白度母的神通示现。
没有福报,戒律不清净的人到来时,圣山现出不欢迎的面孔,如暴雨大雾,山不显现,而来访者行动也多有不顺。修行成就者和戒律清净的出家人如永嘉仁波切、格西降措莅临的时候,圣山则天气晴好,阳光明媚,诸行顺利。昔日永嘉活佛归来时曾前往拜山,圣山自然出现向活佛恭献的哈达和释迦佛的佛像,质地做工非凡物可比,而且半山腰出现很多迎请的白色帐篷,传说那是山神的供养。
永嘉仁波切在寺之时,常在山下修习入定,并为圣山写了很多供养仪轨,描绘的非凡景象多为现量所见。
寺院为弘扬完整的佛教,特别重视三种智慧的教授:以讲授经论培养闻慧,以因明辩经培养思慧,以闭关实修培养修慧。授学内容包括:五部大论,三士道次第及显密修法等,含摄四宗、三学,显密双运的圆满佛法,令各种根器者皆得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