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主宋仁波切
怙主宋仁波切

     声名显赫,座下缁素弟子量如恒沙的怙主宋仁波切尊者KyabjeZong Rinpoche,原名宋祖至尊罗桑津珠图丹坚赞ZongtrulJetsunLosangTsondruThubtenGyaltsen(意即:宋氏转世化身至尊善慧精进能仁教幢),于公元一九零五年出生于东藏康区Kham的南桑村Nangsang,父亲及两位祖父均为旧译宁玛派的咒师ngakpa。怙主金刚持KyabjeDorje Chang(众弟子对宋仁波切的尊称)先世的两位转世化身:宋祖彭措群佩ZongtrulPhuntsokChopel及宋祖丹巴群佩ZongtrulTenpaChopel(1836-1899 )均出生于宋果家族Zong-go。

     据说宋祖丹巴群佩将近圆寂之前,其侄女的夫婿到来探望,还祈请宋祖丹巴群佩住世,但宋祖仁波切丹巴群佩后来再次示现舍寿之相时,他又前来祈请,可是上师仁波切并未应允,于是他唯有祈请上师未来再次转生于宋果家族,仁波切把三枚杏子交给这位亲戚,着他吃下一枚,把另一枚带给他的侄女,最后的一枚则栽种于其家门前。宋祖仁波切又对他说:‘杏树首次结果的时候,我便会再次转生于宋果家族!’ 五年之后,宋仁波切果然实践了他的诺言。

     公元一九一六年:年仅十一岁的宋仁波切被认证为为宋祖丹巴群佩新一辈的转世灵童后,便长途跋涉前赴中藏,往距离拉萨四十公里的西萨其中一座著名寺院学府---甘丹寺Ganden入学。甫到步后,他的侍者便慎重告诫这位年轻的转世者说:‘从今以后,你必须努力学习,假如表现不佳便不会受人尊敬,那唯有返回家乡的寺院。而我的任务是尽力助你成办格西仪式的助缘。’ 这个功劳可真不小,因为学僧在取得辂西学位时,便要独力向全体二千五百多名僧众呈献荟供,可惜这位侍者未能亲眼目睹仁波切完成格西学位。宋仁波切进入夏孜学院Shartse后,年仅十四岁的怙主赤江仁波切KyabjeTrijang Rinpoche指导这位新学员完成首堂基础辩论课程,后来,赤江仁波切便成为宋仁波切的主要导师。

     虽然人皆知道宋仁波切是一位转世上师,但他并未享有与现今转世者相同的待遇,他没有功德主赞助亦无意寻求。这位年轻沙弥甘于清苦的生活,用砖块垫高的空茶叶箱便是他的经桌,就这样心无旁骛,勇猛精进地求学。宋仁波切似乎从不关心饮食,只需要简单的饮食便足以过活。在辩经场上,身披破烂僧袍,举止谦逊的宋仁波切,看来就像一个能有幸进入这所著名佛教学府的西康边陲乡巴孩子。
  
     宋仁波切进入甘丹寺后,依止第十三世DL喇嘛为戒师,在布达拉宫受持具足戒,虽然进入寺院只有一年,但他的师长们已开始发觉这位年轻的上师是个辩论天才。在夏孜Shartse、增孜Jangtse两大学院的通夜量学辩论法会之中,宋仁波切的精湛辩论技巧,令增孜学院的上座论师赞叹不已。在翌年同类辩经法会之中,宋仁波切进级辩论公元第七世纪印度大因明家法称阿阇黎Acharya Dharmakirti所造的佛教因明鉅着《释量论》Pramanavarttika的标宗颂。著名的安多格西喜饶嘉措GesheAmdoSherabGyatso,对宋仁波切的表现作了这样的评语:‘即使法称再来辩论这个题目也不外如是。’

      宋仁波切凭着无碍辩才及博闻强记的慧力,名声逐渐传遍格鲁派的甘丹Ganden、哲蚌Drepung、色拉Sera三大寺院。

      宋仁波切在二十五岁时与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的优秀学僧一同考取头等格西拉然巴学位,考试在DL法王的夏宫诺布林卡举行, 身为考者之一的大法王第十三世DL喇嘛,看见仁波切的表现和评语后,亲切嘉许说:‘宋喇嘛才学出众!  本年度拉然巴格西头二名,实在当之无愧!’

      宋仁波切获得拉然巴格西的最高荣誉之后不久, 又顺利通过上密院的考核,这些成就使其学术地位稳如泰山。

      宋仁波切在公元一九三零年,参加于拉萨大昭寺举行的祈愿大法会MonlamChenmo最后辩经考试。 在为期超过一周的考试之中,众候选格西要每天进行三场辩论, 题目包括佛教五部大论:量学Pramana、波罗密多Paramita、中观Madhyamaka、阿毘达磨Abhidharma、毘奈耶Vinaya(戒律)。 在当日参予是次辩经会的退任堪布,在多年后想起他们这群年轻学僧坐在众位大德高僧后排,无意听得众大师私下称赞宋仁波切是位才智横溢的论师,能随意诘难任何辩论对手。一些参予辩论的学僧由于害怕败在这位年轻僧人手上而蒙羞,索性弃权一起离场。

      一九三零年中,宋仁波切受到中观的启发而深入研修这门学问,最终得以完全明了佛陀的究竟意趣,无谬通达一切诸法缘起性空的关系。这种信解促使宋仁波切最后决定返回家乡,希望终其余生致力把密续与龙树的正见结合修习。

      然而事与愿违,一天德布仁波切Thepo Rinpoche召唤宋仁波切到他的住所,他对宋仁波切说:‘你还是打消回家或往其他地方的念头,安心留在这里的寺院吧!’数月之后,西藏摄政热振仁波切Reteng Rinpoche委派三十三岁的宋仁波切出任甘丹夏孜学院堪布一职,所以今人依然尊称宋仁波切为堪布。甘丹夏孜学院的学术成就能再创新高,寺规精严,堪为楷模,宋仁波切可说居功阙伟。此外宋仁波切非常重视密续、能断法及寺院仪规的传习,而且着力改善寺院的管理架构,他对寺中清贫僧众的困苦感同身受,于是切实改革,大大改善僧众的生活。

      宋仁波切于学院任职堪布九年以上,终于在一九四六年辞去堪布职位,千里迢迢前往西藏东南部的札里里Tsari朝圣。从此便不时传出仁波切低调示现密法通力为人除障禳灾的传闻。例如,著名的格西丹增群佩仁波切Geshe Rinpoche Tenzin Chopel几近失明,无法自行走动,于是诚邀宋仁波切莅临,助其治疗眼疾,宋仁波切修持各种净眼仪轨后,格西丹增群佩竟能不用手杖走路。

      宋仁波切在西藏的甘丹、德青Dechen、兰多Lamdo、茶卡Cheka、悉布Zibuk等一带低地,暗地调伏许多地方大力鬼神,令他们不再为害作乱。据闻仁波切到访某地念诵相应的启请文之后,当地便会风调雨顺,雹灾消弭,庄稼兴旺,五谷丰收。

      公元一九五九年西藏被镇X后,宋仁波切应允各地关怀其安全的弟子再三恳求,离开家乡前往印度寻求庇护。在千里以外,毗邻不丹的印度阿萨姆邦Assam布沙Buxa定居后,宋仁波切才能与幸存的三大寺僧众及其他西藏寺院僧众相逢。虽然生命威胁已经消除,可是僧众仍难以适应当地极度炎热潮湿的气候,年老僧众更是难堪酷热之苦,所以许多人死于肺结核及其他疾病,结果大批学问渊博的佛教修行者在这种环境下丧生。

      虽然面对种种逆境挑战,但是宋仁波切仍致力广传佛法,令正法在流亡生活之中薪火相传,仁波切善巧开示佛法,令流亡僧众从绝望之中重现希望。一九六五年,第十四世DL法王劝请宋仁波切主持于(印度西北部)穆苏里Mussoorie新成立的西藏各派师资训练计划,监督藏传佛教各大传承的五十八位学者,其教育核心不但证实对西藏年轻一代的难民的成就极为重要,对于日后复兴藏地各大宗派同样利益深远。

      两年之后,DL法王又委任宋仁波切为印度索纳达Sarnath、维那勒斯Varanasi西藏高级中央研究院的第一任校长。怙主宋仁波切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访问美国加洲的佛教道场土丹达吉林寺ThubtenDhargye Ling时,忆述一九六七年拜见DL法王的情形:
  
      布沙一地的僧团,听闻国家神喻预言DL法王的性命有危险,顿时人心惶惶,所以众人请求我前往达兰沙拿祈请法王长寿住世。

      宋仁波切于藏历新年抵达达兰沙拿,在议事厅恭候法王莅临。法王与仁波切会面时,竟像跟好友玩耍一样,亲切地拉扯仁波切下巴的胡须,还要他坐在身旁。仁波切说:法王早己知悉我来达兰沙拿的目的,他对我说:‘不要杞人忧天,我不会死,放心吧!’ 听得法王之言, 心情激动,喜极而泣,泪水登时夺眶而出。

      宋仁波切继续忆违DL法王对他接受校长一职极感欣慰的情形。虽然宋仁波切担忧自己年事已高,行动和呼吸均有问题,恐难胜此重任,但仍义不容辞,然而DL说:‘年纪不是问题,可以年轻一点’。宋仁波切不敢追问法王其言所指,但是当仁波切回到布沙后,竟然和法王所说一样,身力变得年轻,不用借助手杖走动,呼吸问题亦完全消失。

      宋仁波切于一九七一年卸下其教公职后,便把握机会用大部份时间专心修法。在多年的平静生活之中,他偶然会传授金刚乘等甚深实修教授,事实上,仁波切的说法最为重视宗教实修。他的慈悲、学问、修证绝不止于藏人社会,数年后,他的大名已普闻于世,多次应邀游化西方各地。

      怙主宋仁波切曾经三度离开印度弘法,第一次是在一九七八年应土丹耶喜喇嘛Lama ThubtenYeshe邀请,访问欧洲及美加各地道场。仁波切对任何事情无不明察秋毫,好学不倦,且能驾轻就熟。某位弟子忆述仁波切当年游访伦敦塔的情况:‘仁波切详尽解释古代吹号的用法,吸引了大群游客围观。’

      宋仁波切应邀为西方信众开示一系列的佛法见修,并多次接受私人访问,凡有缘值遇仁波切者,无不为其亲和睿智感动。一位西方信众忆述与仁波切初次相逢时,仁波切对他说:‘莫以为我有何过人之处,须知阁下能有缘值遇佛法,全是夙业使然。’

      一九八一年,宋仁波切的上师怙主赤江仁波切,于蒙廓Mundgod的住所中示疾病重。仁波切忆述师徒二人最后一次见面时,赤江仁波切对他说:‘我们又像离开美国之前一样,一起用午膳了。若就我俩的情谊来说,你是我的最老的朋友,若就师徒的关系而言,你是我的大弟子。’ 怙主赤江仁波切还说:‘你是我最信任和最爱惜的弟子’。宋仁波切说:‘怙主赤江仁波切把他的手放在自己的额头上,让我知道他在发烧,又要我看看他的手, 我看见他那双瘦瘪无肉的手掌,心如刀割。赤江仁波切跟我碰头告别时说:“我们不久便会重逢!”我欲语无言,只有黯然离去’。宋仁波切在某次谈话时,提到释迦牟尼佛是在八十一岁般涅盘,怙主赤江仁波切也是在八十一岁示寂。

      怙主宋仁波切的说法字字珠玑,中得心源,对闻法者影响深远,他的教授是从亲证体验的无尽泉源流出,决非世智辩聪。有缘听闻仁波切开示的人,他们的人生皆有极大改善。宋仁波切是首批把藏传佛教的甚深妙义传入西方的西藏大德之一,所以他在西方弟子心中永垂不朽。仁波切能相应现代人的根器意乐,随缘逗机,善巧说法,显出他是一位大善知识。深入浅出,发人心省是他其说法的特殊风格,直至仁波切辞世之日,这种殊妙功德依旧分毫不减,所以仁波切入灭之后,其大成就者的风仪典范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Copyright © 2020-2021 永嘉噶登遂愿降法 版权所有